俄乌开火的背后,仅是因为北约东扩?
当地时间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俄乌战争全面爆发。25日,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汉娜·马里亚尔表示,俄罗斯武装力量正快速向乌克兰首都基辅推进。俄乌开火的背后,北约东扩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北约数次东扩,步步紧逼
长期以来,北约在吸纳成员国方面始终坚持“开放政策”,支持各国有权自己选择同盟。从1990年至今,北约已经进行了五轮东扩,不少前华约国家以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成为了北约成员。
1952:土耳其和希腊加入
1955:联邦德国加入
1982:西班牙加入
(注:前三次扩张,发生在苏联解体前,并没有算入如今大家提及的北约五轮东扩)
1999:匈牙利、捷克和波兰加入
2004: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加入
2008: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
2017:黑山共和国加入
2020:北马其顿加入
乌克兰方面此前公开表示有意加入北约,相当于北约东扩至俄罗斯家门口,并部署大量先进进攻性战略武器。当前,无论是哪个国家遇到类似情况,都无法高枕无忧。俄罗斯对于北约东扩计划的敏感性可想而知。此前普京也指出,“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那将对俄罗斯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北溪2号受阻,俄方利益受损
此次俄乌危机可以说是一场人为制造的冲突,其中西方国家持续加大的制裁措施以及不断宣扬的侵略言论难辞其咎。
俄罗斯苦西方国家对其制裁久已。俄乌矛盾与冲突导致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风险长期持续存在。西方国家从2014年起已开始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运用金融制裁和技术封锁等手段对俄支柱产业进行精准打击。俄罗斯的gdp增长、与西方的金融和贸易活动都深受影响。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俄罗斯是能源大国,欧洲国家也有巨大的能源需求,其中的供需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此前德国不顾美国制裁,坚持推进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
德国极力推进北溪2号项目建设有其原因。该管道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通到德国,与此前铺设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平行,运行后将经由波罗的海直接向欧洲输送能源的能力翻倍,达到每年1100亿立方米。可如此高的运力并非人人叫好。
美国、乌克兰和一些北约盟国,例如波兰等,在拜登政府上台前就反对北溪2号管道项目,因为它将增加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并给俄罗斯利用天然气做为地缘政治武器的可能性。因此,北溪2号项目的建设和审批也是一波三折,一直在经历政治博弈。
而此次俄乌冲突中,北溪2号也是导火索之一。自冲突伊始,从美方的表态我们就可初见端倪。当俄乌战争还停留在口头和纸面时,美方就已向俄方表示,将向德国方面施压,要求其暂停北溪2号项目的运营进程。就此前经验来看,即使没有此次危机,西方反北溪2号势力也会另寻理由以阻止其运行。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态,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对俄罗斯的制裁无论如何都会实施。所以俄方也清楚,无论其如何选择,在西方媒体的侵略言论和美方的施压下,其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出口都将受阻。一方面,北约东扩,枪口已瞄准俄罗斯;另一方面,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能源出口为其收入的一大来源,能源出口受阻,直接影响国家经济。老牌大国似乎想通过开火表明其不会任人宰割。
担忧“邻里效应”,未雨绸缪
2003-2005年,在前苏联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选举舞弊抗议活动,推翻了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时任总统的统治,并阻止了亲俄罗斯的候选人在乌克兰执政。克里姆林宫爆发了关于西方支持的反俄罗斯阴谋的激烈言论。
1922年起直至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乌克兰一直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虽然在经济层面上仍对俄罗斯有很高的依赖性,但政治层面上,乌克兰在努力靠近欧盟和北约。2014年,时任亲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随后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东部煽动武装叛乱。
莫斯科在乌克兰的政治影响力年复一年地下降,基辅政府在去年也对俄罗斯的要求采取了果断立场,并且暗示它绝不会为了调和与普京的关系而低头。而欧洲国家似乎都支持乌克兰的立场。与此同时,基辅方面正在扩大它与俄罗斯的欧美竞争对手间的安全合作。
普京担心乌克兰的局势发展可能会影响到俄罗斯社会也不无道理。北约东扩,乌克兰也有意向加入,曾经并肩前行的伙伴,如今却各走各路。历史经验表明,邻国的动荡或影响本国政局,这种“邻里效应”确实存在。而此种现象至少会为俄罗斯社会提供可参考的例子,为破坏普京日益巩固的政权埋下隐患。若任由此种浪潮发展,俄罗斯的稳定局势必将受到影响。相比随后局势不稳定时再见招拆招,不如未雨绸缪,持续维稳。